“反光背心”一词,如今越来越为人所知,这是一种由具备高反光性能材料制作而成的特殊服装。然而,真正让这一词深入老百姓心里的,是一群活动在我们身边的交警、环卫、消防等这类辛勤奉献着自己的人们。因此,老百姓们开始亲切地称呼这群为我们排忧解难的人为“反光背心”。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几位。
1、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海淀交通支队民警胡桂新。在队里,他是年龄最小、参加工作时间最短的民警,但同时也是最刻苦、最肯干的一个。去年七月的一个下午,一老大爷拄着拐杖跟在一个小伙子后面过马路,不小心闯了红灯,差一点被车撞倒。胡桂新见状,赶紧把老人扶到一边,见老大爷眼神、耳朵不好,便诚恳地嘱咐大爷:以后再从这过马路,举一举手里的拐杖,我会把您送过去。
2、今年57岁的初少苓,从事环卫工作已有二十一年。从1985年至今,每天凌晨4点她准时出家门,做好主次干道的清扫保洁。有一次,初少苓看到一烤鸡店经营者多次把煮过的鸡油汤倒在雪地上,不少骑车经过的市民都“遭了暗算”。初少苓上去劝阻,却引起了烤鸡经营者的不快,上前揪住她就是一顿痛打。初少苓说,有时个别市民会故意在保洁员眼皮底下把果皮等垃圾丢到刚刚清扫过的路面上,上前劝阻时对方还振振有辞:“都不扔,要你们扫大街的干啥。”工作脏点累点苦点倒没啥,最伤心的就是被人无端责骂、甚至殴打……一把扫帚扫出了城市的清洁、优美的环境,而汗水有时换来的却是辱骂和伤害,这是很多环卫工人心中永远的痛。
3、杭州消防支队桐庐中队代理排长唐建锋。先后参加各类火灾扑救及灾害抢险960余次,救助社会群众180余人。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赴川抗震救灾的12个日日夜夜,他转战20多个抢险点,在中国银行7层楼的废墟下,通过8小时艰苦救援,成功营救被困65小时的群众。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并荣记个人一等功。
这些活动在我们周围的人们,他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穿在他们身上那件显眼且特殊的衣服。这种由反光材料制作而成的衣服,能够有效地反射灯光照射,具有高反光,高识别度的特性。它为这些活动在我们身边的人们提供了一份生命安全的保障。也为城市增添了一笔美妙的色彩。